第391章人心以散

    蓟州就在山海关之西,关宁铁骑一日之内,就可以赶往支援。

    不过此时,吴三桂望着烽火,去没有动作。

    辽镇与清军交战十余年,双方仇怨极深,不过在交战过程中,辽镇也不断有人被俘虏,然后投降了清军。

    随着明朝国势衰微,加上对清战争连续失败,转投清军的辽镇兵将也就越来越多。

    现在关宁军中,随便找个兵将,几乎都能在清军中,找到自己的亲戚,包括吴三桂。

    早在松锦大战之后,清军就通过祖大寿,不断给吴三桂写招降书信。

    此时,在吴三桂手中,便有一封清军送来的书信,还是满清摄政王多尔衮亲笔所书,其中有段话,“伯虽向守辽东,与我为敌,今亦勿因前故尚复怀疑。……今伯若率众来归,必封以故土,晋为藩王,世世子孙长享富贵,如山河之永也。”

    这句话打动了吴三桂,而且他深知,以关宁军的实力,也挡不住清军。

    这时吴三桂注视着烽火半响,沉声喝令道:“传令下去,大军紧守山海关,没有我的军令,谁也不许擅自出击。”

    ~~~~~~

    北京城,东城。

    因为闯军进占河东,清军压向山海关,北京城已经戒严。

    虽说眼下局势危机,但是对于北京城而言,似乎也不算什么大事。

    自打崇祯登基以来,敌军兵临城下,北京戒严也不是一两回了,城中军民早就习惯,也有丰富的应对的经验。

    这次情况比以往要糟糕,可是北京城表面上却依旧平静。

    现在崇祯与大臣的关系? 势同水火? 城内许多官员,都准备打开大门迎闯王了。

    当然? 随着清军大军压境? 来的也可能是关外的建奴。


    这使得北京城中的官绅,开始出现分化? 一部分决定南下,君子不立于危墙? 先避避风头? 等局势明朗,再来做出决定。

    另一部分则无所谓,有洪承畴的例子在前,投降满清对他们而言? 也并非不可接受? 他们只需要一块遮羞布,一个说得过去的借口,就能够为清军效力。

    此时,在城门处,百姓排队进出北京城? 守门士卒盘查着细作,并借机搜刮百姓。

    从去年阿巴泰入寇? 截断漕运开始,南方诸省就以各种理由? 不再向北京运输赋税。

    现在北京城内,崇祯朝廷穷困潦倒? 给京营发饷的钱都没有? 官员也是欠俸两三年。

    前不久? 崇祯皇帝提议大臣和勋贵捐饷,帮助朝廷渡过难关,可是却应者寥寥无几,国丈周奎甚至黑了皇后两千两。

    事情到了这个地步,崇祯朝廷灭亡,腐朽的旧官僚和贵族、勋戚的覆灭,已经不可避免。

    王朝危亡之际,自己都不肯救自己,难道还指望他人来救?

    城门处许久没得兵饷的士卒,私设税卡,收取着赋税,引得城门处,拥挤了大批进出的百姓和官绅。

    此时,一队官兵正盘剥着,一队要进城的商队。

    城外人群突然传来一阵喧哗,紧接着人群中便是一阵骚乱,原本排队的百姓和商贩,开始纷纷惊恐的向前拥挤。

    守门的京营兵见此,不禁大怒,“都他娘的好好排队,不交钱谁也不许进。”

    京营士卒在拒马桩后,组成人墙,阻拦着百姓进城,拥挤的人群中,却忽然有人惊呼,“烽烟!烽烟!”

    “鞑子入塞了!”

    军官抬头一看,目光跃过人群头顶,只见东北方向的天空,升起一道道黑色的狼烟,守军对此在熟悉不过,顿时害得脸色惨白,手脚颤抖。

    “建奴又入寇了!”

    惊恐的情绪,在众人心头蔓延,北京城头“当当当”的警钟声响起,全城陷入慌乱。

    紫禁城,崇祯皇帝登上宫城,向东北蓟州方向看去,只见一道道黑烟冲天



第391章人心以散  
相关:  魂穿成了把剑,我的女侠在哪里!  崇祯十七年秋  扶明  南明大丈夫  盛世嫡女,逆天二小姐  登基吧!大王!  猛帅    荡宋  帝皇的告死天使  我有一柄摄魂幡  从离婚开始的文娱  在柯南世界的悠闲生活  
同类最热
搜"武布中华"
360搜"武布中华"
语言选择